修罗武神 https://www.qsbook1.com/0_268.html 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阴法唐 一、受领任务 二、积极备战 三、参加克节朗战役 四、拿下卡龙、扯冬、绒不丢等据点(1) 四、拿下卡龙、扯冬、绒不丢等据点(2) (一)、攻歼敌之右翼沙则(兼则麻尼) 向克节朗地区印军右翼进攻的154团,根据战役部署,团长周仲三、政委王心前决定3营主攻,2营协同。歼灭沙则、仲昆桥之敌,1营负责歼灭克宁乃桥之敌。 左:154团团长周仲三;右:154团政委王心前 沙则位于“麦线”以北,克节朗河谷南端,在得芒(我设有边卡)以南约1000米处,东临娘姆江曲(不能徒涉),沙则以南的仲昆桥是沙则印军通向其后方的咽喉。娘姆江曲西岸有一条四季可以通行的乡村路,向南可到达旺,达赖集团外逃时,就从此路经门隅逐步到印度的。沙则是克节朗地区右翼的重要据点,1959年印军就侵占了该地,设立据点,苦心经营多年,工事比较完备坚固,筑有大小地堡150多个,分四个地堡群,由印军一个加强连和一个加强排据守。阵地火力配系指向我得芒边卡和沿江道路,企图凭坚据守。我和我们指挥部的领导,只到得芒看过,以后也无派人去,除用电报联系外,基本上由团里指挥。该团3营在得芒边防队部分兵力配合下,分两个梯队,从沙则西北角实施主要突击,结合穿插迂回,分割围歼印军。 9连主攻,7连迂回,8连为二梯队,9连视情加入战斗。团令2营5连、6连各一部占领尺登、娘巴和仲昆桥。团组织全团21门迫击炮,3门95无后坐力炮和11师支援的120迫击炮组成团炮兵群,支援3营战斗。同时,也在20日7时30分,3营向印军发起进攻。9连3排从沙则西北侧首先夺取第一地堡群西部地堡。指导员黄宗礼亲率尖刀排指挥战斗。一班副班长唐焕章和2班副班长张映鑫各率1个突击组,在班排火力掩护下,互相配合,猛打猛冲,迅速接近了敌两个小高地,连续攻克3个地堡。在攻第4座地堡时,被敌火力压制,指导员高呼:“同志们,为祖国立功的时候到了!”张映鑫猛插到地堡右侧,迅即向堡内投入一颗手榴弹,又用冲锋枪打了一个点射,见无动静,以为地堡内的敌人被消灭了,即带突击组迅速向第5座地堡冲去。 突然,第4地堡第二层的机枪又响了,并扔出一颗手榴弹,在张映鑫附近炸了。张映鑫停止前冲,立即退回向堡内又投入一颗手榴弹,但被印军甩了出来,印军的机枪仍在扫射。这时1排20多个同志正好冲了上来,情况非常紧急。在此关键时刻,张映鑫为了战友的安全,保证战斗的胜利,把最后一颗手榴弹塞进敌地堡后,挺身扑在地堡上,用双腿堵住枪眼。手榴弹在地堡里爆炸后,张映鑫又忍着剧痛,坐起来用冲锋枪伸进枪眼扫射,消灭了堡内的敌人,为歼灭沙则印军作出了重要贡献。1班副班长唐焕章冲上去把张映鑫抱进堑壕,要为他包扎时,张映鑫推开战友的手说:“不要管我,我的伤不要紧,你赶快上去消灭敌人!”抬担架的炊事班上来要背他下去时,他再三对副教导员说:“我不能下去,我要抓俘虏。”张映鑫因伤势过重,抢救无效而牺牲。战后被追记一等功,国防部授予“战斗英雄”称号。 战士钟尉平,三次负伤仍坚持,第4次负重伤后不能用枪消灭敌人,便高呼口号唱军歌鼓动战友奋勇杀敌,临牺牲前还唱着“为领土完整,为保卫和平…...的军歌,表现了人民战士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,战后被追记一等功。全连在张映鑫、钟尉平英雄气概鼓舞下,前仆后继,勇猛冲杀,一排仅用了3分钟就攻占了4个大地堡,迅速突破了敌前沿阵地。唐焕章8处负伤,一直坚持到最后胜利。 9连基本上歼灭前沿阵地之敌,向纵深发展并抗击敌反冲击时伤亡较大,营及时使用了二梯队,令8连加入战斗。担任穿插任务的7连,由副连长率3排炸桥(仲昆桥),8班奋勇当先,前仆后继,七炸仲昆桥,直到把桥炸断,切断了敌之退路,对全歼沙则之敌起到重要作用。战后,该班荣立一等功。桥被炸后周围地堡内的印军纷纷逃窜,7连趁势将敌分割围歼,消灭了第4地堡群的敌人,俘敌阿萨姆步兵营营长拉顿·辛格中校。11时40分沙则战斗结束。全歼守敌近卫联队第4营1个加强连、阿萨姆步兵第5营营部及1个中队共162人(毙109人,俘中校营长以下53人,缴获轻机枪14挺、长短枪94支、迫击炮4门、火箭筒3具、电台3部、步话机3部及其他军用物资1部)。我伤亡干战140人(亡29人、伤111人)。 但在攻歼沙则、仲昆桥之敌的同时,该营指挥员顾虑太多,动作迟缓,等待团指从沙则方面调炮火支援,未迅速展开攻击,直至20时印军已逃窜才占领仲昆桥,失去了在该地歼灭印军的机会。侥幸逃窜的敌人,以后在我追击过程中大部被我歼灭。 (二)、迂回章多,断敌退路 章多位于“麦线”以北,向北距克节朗河约6公里,是群山环抱中的一个盆型台地,海拔4800米,比高1800米,坡度70度左右,南高北低,地形险要。有一条小路向南通桑采拉和吉山口,翻吉山口有小路通不丹,向东北通绒不丢和勒龙,道路陡险而泥泞。山顶为风化石,常年积雪,山腰为稠密的杜鹃林,山脚为松杉林并杂以木草丛,通行极为困难。 章多是印军在克节朗地区的指挥、补给中心。该地驻有廓尔喀联队第1营的两个连及炮4旅的3连、4连,共约600人。旅部和劳动勤务分队驻章多,旅长率少数印军驻勒龙南侧,各战斗连队配置在章多周围山头及垭口上。章多南侧200米处配有75山炮4门,北侧配有106.7迫击炮4门,并建有一个空投场。章多西侧之4300米高地为该地区左侧后的重要屏障,由廓尔喀联队1营1个加强连驻守。我迂回攻占章多,不仅可动摇印军防御,而且可切断其南逃退路,还可阻击由龙布方向来援之敌。 根据上级作战部署,157团团长李德荣、政委李洪亮决定以1营(附8连)迂回章多。1营根据敌情、地形,决心从敌左侧穿越森林向章多迂回,首先攻占4300米高地,切断印军逃路。尔后再居高临下,猛攻章多,歼灭章多印军后乘胜封闭桑采拉山口,围歼南逃北援之敌。 1营在副团长、副政委率领下涉过克节朗河,沿中不边境以东的山腰,步入松杉林,林密无路,坡陡路滑,前进十分困难,3连在前面开路,1小时仅走了200米,根据这种情况,该营立即以4路纵队并进,用强爬、硬钻及跳、翻、滚等办法,通过原始松杉林后,又进入密集的杜鹃林。干部战士时而四肢爬行,时而攀枝翻越,以相互搀扶、搭人梯、绳索吊、滚、爬、钻等各种办法,战士们风趣地说:“双杠、单杠、木马、独木桥等都用上了”,衣服都被树枝挂得稀烂,有的裤子变成了“裤衩”,上衣变成了背心,有些人的鞋、帽被挂掉,多数人的手、脚、脸挂出血。这时,营党委和党支部适时发出号召,要求以团结友爱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,争取胜利。通过杜鹃林,又通过山顶部乱石和雪地,翻过了章多西北大山,经过近12小时的艰苦攀登,终于按时到达了指定位置。 1营进至4300米高地附近后,经现场勘察,即以3连由右侧迂回4300米高地西南垭口,堵敌南逃;1连由左翼攻夺4300米高地东侧通往章多的山垭口,断敌东逃;2连从下面(西侧)攻夺4300米高地;8连为预备队。炮兵连在4300米高地西北侧500米处占领阵地,支援步兵战斗。 2连运动在距敌300米处被敌发觉,即向该连猛烈射击。营长梁登举一面令炮兵压制敌人,一面令2连连长率1排由右翼迂回,指导员率2排从左翼攻击,由副营长指挥3排及火力排从下面进攻。2连在炮火支援和1连、3连配合下,以勇猛动作从三面向4300米高地之敌发起进攻。印军依托工事负隅顽抗。2连1排、2排猛打猛冲,迅速从两翼楔入敌人阵地,将敌分割成数块,以刺刀、手榴弹与敌展开激战。3排也趁势冲入敌人阵地,敌人惊慌失措,有的坚守工事、石隙顽抗,有的乱躲乱窜,连长即令各排勇猛冲击,消灭敌人。当残敌向西南逃窜,2连乘胜追击时,藏族战士格马朗当从石崖上跳入敌群,与敌搏斗,接连刺死五名敌人。后续分队赶到,迅速将逃敌消灭。战斗至12时30分,全歼4300米高地之敌一个加强连,与此同时,1连、3连在两翼各消灭残敌一部。至比,1营控制了章多周围的有利地形,构成了围攻章多之有利态势。 章多印军在4300米高地及其附近有利地形丢失后,开始动摇,有逃跑迹象。1营即调整部署,几个连和8连多路发起总攻。印军溃不成军,分散逃窜。8连用60炮1发炮弹毙伤敌人7人,其余敌40余人经喊话全部投降。2连发现企图逃跑的50余人,让俘虏的廓尔喀联队第1营营长阿鲁瓦里亚中校喊话,敌人便放下了武器。这在克节朗地区战斗中是少有的现象。战斗中,敌人一架飞机正在上空盘旋,被我击伤后迫降,另一架被我击伤逃掉。 战斗至19时30分胜利结束。共歼廓尔喀联队第1营营部及两个连和第7旅后方机关及炮兵、勤务分队各一部,击毙第4师通信团副团长拉姆·辛格以下68人,俘营长阿鲁瓦里亚中校以下492人(喊话争取90多人),缴获各种火炮14门、火箭筒4具,轻重机枪19挺、长短枪180支,电台14部,美贝尔直升机1架和其他军用物资一部。我伤亡9人(亡2、伤7),为克节朗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。 战后,英国考察团对战场考察后说:连山羊都无法通过的地方,中国军队都能通过,真是奇迹。 注:本文摘自中国藏学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的《从泰山到珠峰——阴法唐回忆录》 (注: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) 作者简介: 阴法唐:1922年7月生,汉族,山东省肥城人。1938年5月参加革命,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62年为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“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”政委。1963年任西藏军区政治部主任。1980年起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、成都军区副政委兼西藏军区第一政委、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,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等职。中将军衔。1998年10月离休。第五、六、七、八届全国人大代表,第七、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。中共第十二、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,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。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二级解放勋章。 作者:阴法唐 ![]() |